歐陽金雨
  一年一度的高考,在熱熱鬧鬧、熙熙攘攘中走向招生錄取階段。今年的高考,因家中有兩位親戚的孩子參加,作為“前輩”的我自始至終多了一份關註,也生髮許多感想。其中,最讓人印象深刻的,是志願填報。
  叔叔的兒子愛好美術,想填報服裝設計專業,但叔叔一家知悉後極力反對,無奈之下,他選擇了當下熱門的金融行業。而另一位親戚,則因為自己目前正經營一家膠帶廠,毫不猶豫強制兒子填報了工商管理專業。
  前兩日,見到兩位血氣方剛的少年,說起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,兩人卻難言興奮:“無所謂吧,都是為了以後的工作。”
  上大學,真就是為了找工作嗎?還是該回歸教育的本真——求知?
  這讓人聯想起7月8日一家本土媒體的一則教育報道《學霸都去哪兒了》。文章說,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,湖南高考共產生了86名文理科第一名。而據記者整理出的部分數據顯示,湖南的學霸們都與全國各地學霸的選擇一樣,填報志願偏愛“賺錢的專業”。如經濟學、工商管理專業等。記者進一步追蹤畢業後的學霸們發現:他們混得普遍不賴,不過,儘管分佈在各行各業里,這些學霸們的職業成就相對普通,尚未成為行業中頂尖人才和領軍人物。
  “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,而非適應現實”,今天的情形顯然令人憂慮。功利主義盛行之下,教授以“沒有4000萬別見我”來勵志,家長則堅信“好工作才有好未來”。這種功利主義的心態也會影響到學生的選擇,使他們變得短視,流於平庸,不能保持對某一領域的強烈興趣,也就失去了在未來擔當起重要責任的能力。長此以往,從教育流水線上下來的,可能是越來越多的“精緻利己主義者”。
  “教育,首先是人學”。不註重人的全面自由發展,怎會有朝氣蓬勃的生命,怎會有不斷出彩的人生?在這樣充滿憂患的問題視野中,國家當前正緊鑼密鼓開展包括教育改革在內的全方位深化改革,成效顯著。而作為學校、家長而言,眼下,我們或許不能僅僅根據自身的職業化經歷來理解教育,更不應該以這種方式安排自己的孩子。  (原標題:求職,還是求知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u57pullp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